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::: 首頁 > 文化資產 > 無形文化資產 > 傳統表演藝術

傳統表演藝術

友善列印 連結至桃園OpenAPI網站 張貼至「Facebook」 張貼至「Plurk」 字級設定:
「客家八音--范姜文賢系統」保存者范姜新熹
發布單位:
文化資產科
分  類:
傳統表演藝術
發布日期:
102-07-27
詳細內容:

開啟新視窗-「客家八音--范姜文賢系統」保存者范姜新熹

文資法第14條古蹟指定類別:市定
文資法施行細則第2條公告類別:傳統表演藝術
登錄理由:
(一)本案經「桃園縣傳統表演藝術無形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」審議具「傳統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」第二條所稱 之藝術性、特殊性及地方性。
(二)范姜新熹為桃園新屋客家八音范姜文賢一派第三代重要傳人,致力於客家八音傳習,已累積五十多年教學經驗,授徒眾多,擅長各類八音演奏及道士壇科儀、宗教音樂等技藝,曲風活潑多元,目前活躍於地方各八音團,為桃園縣客家八音藝術的指標性人物。

范姜新熹從十三歲開始,跟從父親范姜文賢學習客家八音。其八音為范姜家族祖傳事業,約從曾祖父輩范姜金順開始傳下來。范姜新熹除了跟從父親學習嗩吶、絃仔、唱曲、鑼鼓之外,同時也學習亂彈、傀儡戲和北管。學了不久之後,范姜新熹便擔任父親錦華軒傀儡戲班的前場助手和後場樂師。
大約從十七歲開始,范姜新熹即出來教授學生學習八音,足跡遍布中壢、觀音、新屋、楊梅、龍潭、大園、湖口、新豐等地,每班學生約有二十人左右,一開始是先依學生興趣,選擇樂器,再看他學習的情況,決定是否更換樂器。通常教授的方式是由老師先唸工尺譜,再吹一遍,之後由學生跟著唸和吹。現在則會錄成錄音帶,讓學生帶回去聽,反覆練習。至於教曲方面,
所在地址:
平鎮區

最後更新日期:108-07-17
瀏覽人次:3103 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