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桃園市政府藝文設施管理中心於100年1月1日成立,為二級機關,置主任,承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局長之命,綜理桃園展演中心、中壢藝術館業務,另配合改制於103年12月25日起接管桃園光影文化館(原桃園藝文中心)及桃園藝文廣場,並於106年5月5日開始營運A8藝文中心。藝設中心下設總務組、工務技術組、展演企劃組、教育推廣組,受理各項展覽與演出申請,規劃自辦大型活動及館舍維護營運相關事務。

願景與使命 

木博館組織成立於2015年1月1日,該年3月28日開館,累積4年的實務運作經驗,2018年透過博物館願景工作坊,與館員及街區夥伴展開對話,重新整理勾勒本館的願景、使命、目標。 立基生態博物館理念,體認一個地方文化的保存傳承及轉化發展,核心的關鍵是「培育地方人才」及「建立聚集及連結人的永續基地」。博物館以實踐在現地生活脈絡裡展演大溪,建立大溪學的知識系統為目標,推動各種營運及教育推廣方案。 無論是街角館、大溪木藝傳承、社頭文化保存與推廣,以及更多木博館關注的主題,本館都是以點、線、面串聯起更多大溪人的參與,找出和議題可以連結的人和資源,藉由各種方案的策劃展開人才培力、鼓勵永續基地的形成。 這座博物館是透過和居民一起做、一起共學行動的過程,挖掘地方知識記憶及再生產。我們開放自身的展館及輔導民間空間修繕整備,做為資源及故事展演、轉化的基地,努力讓大溪的文化資產,包括木器工藝及社頭文化等在生活脈絡中持續生產及保存,且居民參與行動可以在生活中發展及提升,最後將實現展演大溪魅力,讓大溪成為宜居宜遊城鎮的願景。 


使命

 一、修繕整備公有及民間空間,建置大溪資源及故事展演、轉化的創生基地。

 二、促進大溪木器工藝及慶典文化在生活脈絡中持續保存發展。 

三、透過居民參與共學行動,探索建立大溪學,在現地脈絡裡展演大溪生活魅力。 

四、推動大溪文化資產、生活文化與環境的保存、發展與再生產,促進地方生活品質提升。 


目標

一、修繕整備博物館歷史建築群作為核心營運樞紐。 

二、調查、保存與紀錄大溪有形、無形文化資產及生活文化,持續建構大溪學。 

三、以居民參與共學行動的精神,推動大溪木藝、社頭文化、街角館及大溪生活的展演、推廣及再生產計畫。

桃園市立美術館(母館)

將成為全新文化標記的桃園市立美術館,以「一機關多場館」的方式發展。除了選址於中壢青埔的大美術館(亦即母館)之外,多場館為桃園市兒童美術館及橫山書法藝術館。

桃園市立美術館的建築設計與景觀規劃,呼應桃園「千塘之鄉」的地方紋理,串連水景與綠帶、交匯歷史與人文。美術館也將以其多元功能,連結都心與社區、在地與國際。融合城市底蘊、國際視野與未來想像的桃美館,將不僅作為推展藝術的動力引擎,也將形成創新實驗、文化發展的活力基地。

 

桃園市兒童美術館

113年4月 開館

座落於青埔的桃園市兒童美術館,與母館未來以空中廊道相連。1、2樓為展覽廳,3樓設有工作坊及兒童藝術圖書空間。立基於兒童參與,桃園市兒童美術館以多元藝術為主題,透過藝術展演、教育推廣、跨域合作、社區參與及專業研究等面向,促使兒童體驗藝術與生活,培養兒少思辨能力、開放性,以及社會參與實踐,進一步營造友善親子接觸藝文之環境,實現兒童參與文化之權利。

桃園市立美術館總館目前正積極興建中,團隊階段性進駐桃園市兒童美術館,使用部分工作坊、圖書館及展廳空間,以為民眾提供更多元友善的服務。未來總館完工後,將釋出更多展覽或教育推廣活動的空間,帶給大家更完善、舒適的參觀體驗。

此外,總館也將提供輕食設施與停車場,讓公共空間更為完善便民。

 

橫山書法藝術館

110年10月22日 開館

橫山書法藝術館是臺灣首座以書法藝術為主題的現當代美術館,橫山書法藝術館肩負著推動臺灣書法藝術保存、研究、發展與推廣之使命,以奠基書藝研究教育、形塑在地藝文特色、拓展國際書藝交流、建構亞洲書法藝術發展基地為目標,期讓書法藝術在桃園、在臺灣深化,綻放饒富文化識別性的藝術能量。建築設計榮獲2022年臺灣建築獎首獎、2022年全球卓越建設獎金獎。